首页 > 资讯 > 药物经济 > 正文

蜈蚣价格坚挺依旧,后市将如何演绎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1日

面对2014年低迷的药市,多数品种面临市价回落的压力,或者停滞不前,但是蜈蚣作为药市亮点,5月份产新行情连续走高,截止目前价格依旧稳定,尽管中间偶有起伏但依旧波澜不惊。

不过现已进入实际消化阶段,货源走动不畅,蜈蚣后市如何演绎呢,下面与大家探讨一二。

一、蜈蚣减产论。关于减产论的观点有两种,一方说捕捉蜈蚣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另一方是说连年狂捕,“有大抓大,有小抓小”,滥捕滥杀,导致蜈蚣减产,虽然都是看好后市,但说法却好像有些自相矛盾。我们发现,广大农村确实出现了劳动力紧张的现象,许多留在农村的不是留守儿童就是老弱妇孺,年轻力壮都出去打工了,年轻人不愿意一辈子都呆在农村种地,所以农村劳动力减少应该是成立的,由于劳动力减少,导致总体捕捉蜈蚣的人数也在减少。面对蜈蚣价格稳定,利润可观的情况,农民捕捉的积极性很高,在2014年湖北产地蜈蚣产新期间,11公分以下小条1.4-1.6元/条,12-13公分2-2.4元/条,15公分.6-2.8元/条,16-17公分3元/条,17-18公分3.5元/条。

据产地蜈蚣药商介绍,2014年蜈蚣整体品质较好,15公分以上的大条能占到总产量的六、七成左右,中小条能占到总产量的三、四成左右。如此看来一天辛勤的捕捉,能给农民带来大约150-200元的可观收入,无论大小,都能收益,所以疯狂捕捉蜈蚣也是成立的。所以,虽然产地农村劳动力减少了,但是捕捉积极性却是高涨不退,如此看似矛盾的两面其实并不矛盾,可是滥捕滥杀也造就了蜈蚣野生资源逐年递减。

蜈蚣一般在春末夏初,尤以惊蛰至清明前捕捉的质量较好。若“立夏”过后,多数雌体潜到隐蔽的地方产卵和蜕皮,较难捕捉。再者,立夏以后,雨水渐多,捕获到的蜈蚣难以干燥,容易生虫腐烂,且肉薄质差。

今年产新时,一直持续阴雨气温偏低,新货产出量较少,多商认为将会减产,行情小幅上扬。但产新后期气温骤升,蜈蚣量大增,很多捕捉者参与其中。例如:前几日一人每天能捕捉几十条的量,而受天气闷热的影响,一个人一天最高达到了800多条,少则300-500条,整体来看今年新货并不减产,和往年基本持平。

二、蜈蚣功效论。蜈蚣药用功效为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伴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蜈蚣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极为广泛。就蜈蚣的药用需求而言,它的需趋于刚性,随着蜈蚣用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对蜈蚣的捕杀也就相应增加。但是蜈蚣属野生,目前人类捕捉的速度远远高于其自身繁殖能力,用量的增加导致野生资源的减少已成定局,这种情况下蜈蚣价格不仅会趋于稳定甚至在产新时节会有突然爆发的可能。

三、蜈蚣环境威胁论。蜈蚣虽然性情凶猛,但一般都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环境中生活。可是,现在蜈蚣的生存环境受到人类破坏或开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处的生存环境恶劣,这造成野生蜈蚣数量每年不断的减少或减产。加上最近几年行情不错,做蜈蚣生意的都有钱赚,这就吸引了更多人参与,“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蛋糕小了,想吃的人多了,自然也给大家一个感觉:减产严重。但是不管怎么说,现阶段蜈蚣主要还是产于野生,供于野生,如果不想办法解决,坐视蜈蚣资源减少,以后蜈蚣的供需必将出现更大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该品纯属野生资源,其长期走势应坚挺上行。目前多数商家认为当前价格稍高观望迟疑,短期内应将平稳运行。后期行情如何演绎,2015的产新量,将决定蜈蚣是停滞还是爆发?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