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工程为契机,全力发展医疗水平,强化医疗技术与设施,获取了各个机构的认可,并全心为此建设。
一是强化载体创新,在服务品质上有新提升。按照 “三优化、三提升、三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基公满意工程建设,推出“公共卫生服务开放日”、“模拟体验门诊服务”、“全科医生工作室”等一批创新的做法和举措,着力提升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实施,全面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全科团队为支撑、社区资源为后盾的家庭医生工作体系,全市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0%。
二是深化内涵建设,在运行质量上有新提升。持续加大慢病防治力度,建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常态化运行管理机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全市已建有142个慢病自我管理小组。以中医药知识普及、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社区康复为重点,推进社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全面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50%以上,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
三是加强管理督导,在执行力度上有新提升。针对11大类项目分别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科学调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向居民健康档案、慢病管理等难点、薄弱点项目进行倾斜,将服务技能和项目宣传纳入考核范围。切实强化重点工作的行政监督,完善督导、反馈、整改、追踪、通报、戒面等“一条龙”全程监管长效机制。制定出台《昆山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每半年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绩效考核,实现绩效考核结果与项目经费拨付挂钩,并建立绩效奖惩制度。
四是注重科学分析,在工作效能上有新提升。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对社区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居民满意度测评,科学、客观反映项目实施效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不足。与上海复旦大学卫生战略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评价研究,着力解决目前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打通三级预防各个环节,明确各级承担的主要职责,贯彻全程健康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三级预防作用,提升项目工作效能。
公共卫生是大家都很在意的事情,平时不光要靠相关部门,更要自己做好卫生,这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