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各地动态 > 正文

广东H7N9病毒污染进一步扩散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1日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监测到,H7N9病毒污染正在进一步扩散,活禽市场暴露是发病高危因素,做好活禽市场管理是科学防控H7N9的关键。

▶H7N9疫情防控重点在活禽市场

广东省疾控中心微生物领域首席专家介绍,通过对2013年、2014年度H7N9患者和外环境的病毒进行分离及基因测序比对,该中心科研团队研究发现,不同群体宿主来源的H7N9血凝素抗原位点高度保守,“也就是说,在现阶段,对于一般人群而言,无论是暴露于患者、病禽还是被污染的外环境,感染H7N9的风险都较低。”

但专家同时强调,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及孕妇等,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应予以特别关注。专家提醒,这类人群应避免到活禽交易市场活动。

疾控专家解释,这是因为,从对全省存在活禽交易的市场的外环境监测结果来看,近期多地的市场外环境存在H7N9病毒污染,部分地区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活禽市场暴露是发病的高危因素。此外,散养禽类也有感染H7N9的风险,而规范管理的养殖场不易受病毒污染,很安全。“因此,H7N9疫情防控的重点在活禽市场。”专家强调。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也通报,今年H7N9病例数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疫情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零售市场活禽须当日零存栏

广东省疾控中心研究团队对H7N9病毒基因进行研究发现,在广东分离的H7N9毒株中,已有基因片段与我省活禽市场中普遍存在的H9N2病毒相似程度较高,这有利于H7N9病毒的重新排列组合,可能导致病毒在本地扩散。

这一研究结论提示,应果断控制活禽市场,加强对活禽市场的管理,尽力减少市场内的病毒污染传播。

我省已经推行活禽市场“1110”制度,但从目前执行情况来看,“零存栏”远远做不到位。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强调,做好零售市场活禽当日零存栏是防控H7N9疫情的关键,“卖剩的鸡只一定要就地宰杀,如果让活禽在市场过夜,就无法做到清洁消毒,增加了病毒污染市场的风险”。

对于是否能将鸡只退回养殖场,那样做则有可能将病毒从活禽市场向养殖场传播扩散。因此提醒,活禽经营者在市场宰杀鸡只后,除了要做好现场的清洁消毒,还要同时对运输活禽的车辆及容器进行清洁消毒。

▶禽类宰杀需在集中区域内进行

广东省正在推行“活禽集中屠宰”。但是目前一些小地区或农村并没有条件开展集中屠宰。对此,张永慧认为,对于无法开展集中屠宰的地区,可考虑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进行,例如将鸡只统一送到固定的家庭小作坊进行宰杀。这种相对集中的方法也是一种集中屠宰的临时方式,目的就是防止病毒污染市场且进行扩散。

同时强调,在家庭小作坊内从事宰杀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宰杀后要做好环境的清洗消毒及个人双手的清洁。

除此之外,提醒大家,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市民和孕妇等人群一定要避免接触活禽。一旦出现发烧、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是否有活禽接触或活禽市场暴露史。有流感症状的人群,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