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各地动态 > 正文

为促分级诊疗 北京大医院专家号拟分配给全科医生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2日

“实现分级诊疗的过程,全科医生将扮演重要角色,为更好运转这一机制,北京拟今年实施大医院专家号分配给全科医生政策”。今天,在北京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卫计委医改司司长称,分级诊疗、医学人才培养系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更为重要,要发挥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骨干作用,“构建出与首都地位相符的全科医师北京模式。”

构建全科医生北京模式

“北京市的全科医生从数量和质量来看,在全国是处于前列的”,他称,但北京市当前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和机制上面与其“首都”的地位是不相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落后地位。

他分析了落后的原因:

第一,信息分享、交流沟通缺乏。北京市朝阳区在信息化交流平台方面做得很好,但是也仅仅局限于社区医疗机构内部的交流。我们需要实现的是社区与社区之间、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分享、经验交流。因此要建立全面的信息交流、沟通网络,实现信息分享、经验交流无障碍;

第二,个人认为北京市当前的社区服务模式并没有找到真正适合的模式。在服务模式上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社区为基础、防治保健为保障的综合医疗服务模式”。但这种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是有一定障碍的,这种障碍主要体现在:一是激励上的缺乏。当前全科医生工资相对固定,绩效考核很难到位,激励机制缺乏导致全科医生服务积极性不能很好调动;二是相关政策不到位;三是专科医生并没有真正发挥真正有效作用,“当前全科医生在广大民众心目中的信誉度与专科医生相比并不高。普通民众就诊更倾向于专科医生,这需要专科医生发挥更好的作用。”

资料显示,国务院23号文件《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把全科医生的培养、使用、管理、激励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目前实施的医改方案中,每年都设立了专门项目和资金安排,来开展全科医生的培训工作,同时引导合格的全科医生在基层能够留得住、用得上,引导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及社会上的其他医生,经过转岗培训和岗前培训之后,能够到基层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以四个省作为试点,于2013年启动全科医生特岗试点工作,即全科医生到岗位上之后,中央财政拿出专门的经费给予补助,同时各级地方财政也加大对特岗医生的财政补助,使他们能在基层发挥引领作用,来切实改变基层的医疗模式。”

他认为,如果不能更好的发挥全科医生在基层的作用,那么“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使命将很难完成。据此,他提出了北京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要实现转型的希望,特别是在慢病管理方面的转变,关键在于建立“分级转诊”制度,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调动全科医生的积极性,“为保障分级诊疗机制运转,北京拟实施大医院专家号分配给全科医生政策,即慢病患者需要到社区首诊才有可能获得专家号,以此来逐步构建出全科医生的北京模式。”

2015北京要完成8项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90多万,占总人口的13.6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在老年居民最希望得到的社区卫生服务排行榜中,定期健康体检排在首位,依次是康复指导、健康指导、体育锻炼指导、健康教育讲座和保健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北京居民慢性病的疾病负担持续增长,对公卫服务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管理体制和服务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社区医务人员如何扮演好“家庭医生”角色到目前还未明朗。

北京医师协会全科分会会长做“2015年全科医师分会工作要点”报告时指出,基于社区卫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今年要做好8项工作:

1、落实上级各项要求。

2、做好全科医生定期考核为主的继教培训,培训内容为《全科医学科诊疗常规》。

3、做好全科医生执业能力提升工作。

4、加强“全科诊疗路径规范”为特点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全科服务诊疗平台,通过信息化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5、推进社区产业服务,打造“三维”医疗服务和“三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6、拓展和推广社区居家健康养老、社区母婴安康促进行动。

7、不断完善组织建设,促进会员发展。

8、做好全科医生的维权和自律工作。

今天的会议上,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社区卫生处处长做了《以提升居民感受度为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主题演讲,从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5个方面来阐述居民感受度的重要性,指出社区应立足于解决附近居民基本疾患,真正地履行全科医生的职责,“不能仅限于看某一种慢病。”

社区卫生各项改革措施需要不断深化、完善,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有为才有位,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目标,坚持方向,循序渐进,必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